■趙娜
每年端午這一日,都有一曲歌謠,悄然在我心頭響起:“粽葉香,香廚房;艾葉香,香滿堂……”情愫萬千,盡是對一家團聚的甜蜜向往中。
端午節(jié)這天,我們起了個大早回鄉(xiāng)。一踏進家門,就看到父親正在整理艾草,我們趕緊上前幫忙,學著父親的樣子,用一根紅繩,將艾草捆扎成小把。孩子們懷抱捆好的艾草,遞給父親,父親將艾草倒掛在門楣兩側(cè),就像貼春聯(lián)一樣,高低一致,左右對稱,每扇門兩邊都掛上。父親說:艾草有驅(qū)蚊辟邪的作用,端午插艾可護家人安康,象征著吉祥。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和父親說著話,似過年一樣熱鬧,隆重的場面充滿儀式感。
第一縷陽光照在艾草上,一抹抹青綠,明媚了整個庭院,裝點了孩子們的青蔥歲月。
掛好艾草,父母開始包粽子。母親戴上套袖,系上圍裙,在廚房忙活起來。她將兩片粽葉一長一短錯開,折成漏斗狀,裝入糯米,放入紅棗和葡萄干點綴,層層包裹好,最后用蘆葦葉撕成的繩子系緊,一個四角粽就誕生了。為滿足孩子們的味蕾,母親包的粽子有不同口味。我最喜歡肉粽,母親提前將切塊的五花肉腌制一夜,咸香有味。
在父母的巧手下,粽子不知不覺間堆滿籮筐。放入高壓鍋開煮,粽子清香的味道絲絲縷縷飄滿廚房,彌漫到小院里。孩子們一擁而來,粽子的清香,令人垂涎三尺。
粽子出鍋后,父親先給鄰里長輩送去一些,這是鄉(xiāng)村的風俗。孩子們大快朵頤,夸贊粽子像蜜一樣甜,女兒還不禁豎起大拇指。我迫不及待地解開一個肉粽,軟糯拉絲,肉塊兒肥而不膩,入口即化,鮮香可口。
看到大家吃得津津有味,母親笑得合不攏嘴,父親笑得像個孩子。
果園里的桃子成熟了,父親帶我們?nèi)ゲ烧?。父親說,端午在古代有“毒日”說,這天太陽光最毒,邪氣很盛,于是就有吃桃子的習俗。“桃”與“逃”諧音,因此在端午節(jié)吃桃子,也有逃避霉運、辟邪的寓意。所以,我小時候常常覺得桃子很神圣,站在茂盛的桃林,看著碩果累累的蜜桃,能感受到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。我們抱著紅彤彤的蜜桃,邊吃邊在樹下嬉戲,歡笑聲回蕩在果園里。
端午這一日,雖樸素不鋪張,但充滿了濃濃的愛意與樂趣。父母用自己的方式,向我們傳遞著節(jié)日的習俗與文化,讓我們感受到了端午的溫暖與意義。而我們,也在這份溫暖中,找到了家的味道,找到了那份屬于我們的幸福與滿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