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和學生本人一致認為學習不好的原因是因為“笨”,但學校老師認為學生并不“笨”,所以首先要搞清學生是否真的不夠聰明。
一、判斷學生智力水平高低。心理學是用智商來表示一個人的智力水平的。從智商的常態(tài)分析看,正常學生的智商大致在85~115分之間,超過130分為智力超常,低于70分為弱智,后兩種學生只占3%而已。如果一個學生初中、小學學習成績很優(yōu)秀,該學生應該不屬于“笨”孩子,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(yī)院進行智商測驗,證實該學生確實不是“笨”孩子,就要給他(她)卸下“笨”的包袱。
二、學生學習能否成功的決定因素是內因。也就是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。家長認為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是孩子“笨”,或埋怨家族無“書種”、學校校風不佳和教師教風不好等,這些都是不對的。
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、觀察力、記憶力、思維力、想像力、創(chuàng)造力和動手能力等。
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、意志、氣質、性格等心理因素,智力水平相同的孩子,學習成功的學生一般表現出意志堅強、情感穩(wěn)定、學習認真、興趣濃厚、集體觀念強和有責任感、義務感、榮譽感,以及能聽老師和家長的教導且與同學合群、能經受困難和挫折的考驗。而學習差的學生一般表現為自私、任性、孤僻、意志力差、不能自制、不負責任、見異思遷,以及與同學不合群、逆反心理強、經不起批評和挫折。
三、家長不可輕易給孩子作出“笨”的斷語。古今中外一些名人、學者,智力并不都那么出眾,但卻能取得巨大的成就,靠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優(yōu)勢。大哲學家墨格爾,少年時平庸,但他勤奮上進、孜孜不倦,以頑強的毅力學習,終成哲學泰斗。還有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、張廣厚等,他們在中學讀書時,智力并不出眾,但他們靠個人的艱苦奮斗、穩(wěn)定的情感、高度的責任感以及堅強的毅力取得成功。
四、如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:
1.找出影響學生學習的真正障礙(生理、心理障礙):①環(huán)境障礙;②認知障礙;③情感障礙;④個性障礙。
2.幫助學生度過剛升上初中、高中時的學習生活:①適應新學校的環(huán)境(校舍、規(guī)章制度、新的班集體);②適應新學校教師的教學,聽好每節(jié)課;③改變個人的學習策略,主動學習、探索學習。
3.培養(yǎng)孩子的自信心。學生由于缺乏自信,懷疑個人的能力、水平,在困難面前容易畏縮,不能發(fā)揮自己應有的水平。如果學生充滿自信,在困難面前不氣餒,經得起失敗的打擊和挫折,才能在學習中使自己的能力、水平得到正常發(fā)揮。
4.教給學生具體的學習方法,以有效方法取代舊的、錯誤的學習方法,如聽課方法和思考、記憶法,以及如何預習、復習、做作業(yè)和考試等。
5.妥善使用學習材料。有些家長認為學生埋在書本里就是好的,給孩子買來大量參考資料或給錢讓孩子購買各種學習材料,結果造成資料泛濫、多頭輔導,也會造成孩子學習障礙。
6.親子之間要經常溝通。學生在小學、初中學習很好,并多次獲得榮譽,自尊心就較強,而一旦學習落隊,就會很自卑。這時如果家長不給予鼓勵,或親子感情不融洽,孩子就會貌似平常,但卻傷在內心。(周磊)